1924 年出生,現年 98 歲的彭何水治學姐,剛從灣區搬回台灣。水治學姐於1981年來美,一直住在灣區,並活躍於灣區華人圈,經常參加僑委會的許多活動。去年2022月10月才因為健康問題回台灣靜養。

下載全文
如無法下載 pdf 檔,請電郵 webadmin@tfghaa-nc.org,我們會寄上全文。




前言 

因為高玉麗學姐的關係,得知我們有一位年長的學姐,1924 年出生,現年 98 歲的彭何水治學姐,剛從灣區搬回台灣。筆者相信水治學姐一定有很多故事可以跟學妹們分享,於是跟水治學姐的小女兒,彭瑞玲女士聯絡,約談,完成了這篇訪談。水治學姐於1981年來美,一直住在灣區,並活躍於灣區華人圈,經常參加僑委會的許多活動。去年2022年10月才因為健康問題回台灣靜養。小女兒瑞玲也是1981來美,現在長住西雅圖。由於水治學姐現在不方便接受訪談,這篇訪談主要是小女兒瑞玲回想以前跟媽媽的對話而寫成,所以有些細節可能有誤,敬請包涵。

請先簡單介紹水治學姐。

媽媽出生在新竹,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到台北。日本人是1895年來的,媽媽1924年出生的時候,日本人已經在台灣30年了。媽媽成長的環境四周都是日本人。媽媽的個性低調,不求表現,很容易跟人相處。

媽媽小學中學都在台北,然後考進了北一女?

小學畢業的時候,她爸爸說,女孩子小學畢業就夠了,不用再讀了。但是她的小學日本老師告訴她,你不去念中學太可惜了!因為媽媽在小學很出色。媽媽跟這位小學日本老師一直保持聯繫,他是媽媽生命中的貴人。他鼓勵並幫媽媽報考北一女,那時叫台北第一高女,還有第二第三高女。第一第二高女差不多都是日本人,台灣人多是在第三高女。那個年代沒有初中高中,小學之後就是中學四年。媽媽那一屆進去大概有200多個人,台灣人大概兩三個人,不過數目媽媽不是很確定。他們的制服是水手服,夏天一套,冬天一套。

在學校學什麼科目?最喜歡的是什麼?

地理、歷史、物理、化學,音樂,都有學,學校還有實驗室。 媽媽對化學很有興趣,主要也是因為在實驗室做實驗很有趣。1930年代到1940 年代,學校的老師都是日本人。兩點三點下課以後,還有課外活動。媽媽的課外活動都是運動,她是壘球和排球校隊。之前大我五六歲的表姐,在台北的北一女校友會聽說日據時代的女子中學都沒有認真學習課業,都是學習插花、化妝、管家之類的,要我跟媽媽求證。媽媽說,哪有這回事!那時候我才問她學校學什麼。我也問她有沒有學中文,她說沒有學什麼中文。那時候完全是日本教育,每天都要上國文(就是日文),數學跟英文。媽媽的英文聽跟讀都很不錯。早上八點鐘去上學,兩三點就回來了。因為她的運動神經很好,參加壘球隊,還有排球隊。下課以後有其他社團活動,但是媽媽從來沒有參加,因為她都在打球。在我小的時候有一陣子她去上插花課,家裡都是她美麗的作品。媽媽婚後一直住在台北。

她的中文是自己學的嗎?

對。很辛苦。 1949年以後,世界改變,我媽媽原來只會日文的漢字,後來她跟我們一起看國語日報,自己練習,跟鄰居或是我們學。她在家裡跟外婆是用台灣話,跟我爸爸多半講日文,尤其不要小孩子聽懂的時候。那時候還有很多書店有日文書,我跟她一起去買日本雜誌,例如主婦之友,婦人俱樂部。她看雜誌自己學做衣服,給我們做好多衣服,她的手很靈巧,做很多東西都是看書或雜誌自己學。小時候美好的記憶之一,就是媽媽拿著雜誌,問我們要裡面照片的哪一款衣服,她會做給我們。

她在學校有沒有認識什麼好朋友?台灣人或日本人。

她的學校台灣人只有1% ,台灣人多半在第三高女。她在台灣的日本朋友是有,可是1945年差不多都回日本了,所以我媽媽後來挺孤獨的,社交圈主要就是鄰居啊,結婚後去學插花才又認識一些朋友。

中學畢業後做什麼呢?

我外公不是很負責任的人,他中學都叫媽媽不要去上了,更別說上大學了。媽媽18歲外公就叫她去結婚,她也乖乖的去了。那個年代,台灣女孩子受教育是非常稀有的,所以她還沒畢業銀行就等著她去工作,媽媽一畢業就去了。有一兩張她在銀行工作的照片看起來很開心。其實他們那個年代生活很困苦,尤其是她的家庭背景很辛苦,所以她年輕時的照片都是一臉嚴肅。但是很可惜只有一年而已。18歲結婚,那時女人一旦結婚生小孩,就沒有工作了。我爸爸也是受日本教育的台灣人,是有些大男人主義。我爸爸每天上班的西裝、領帶、衣服、襪子,都是我媽媽準備好放在床上。那個年代受日本文化的影響,當女人就是要服侍丈夫。媽媽一共生了六個小孩,那個年代女人比較不受尊重,也沒什麼節育的計劃。

在學校有沒有因為周遭都是日本人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有啊,學校有好人也有壞人。我問她有沒有人欺負過她,她說當然有啊,壞人就不要理。媽媽壞的事情不太喜歡講。但也沒有提到什麼特別好的人,除了她的小學日本老師。

她在學校的時候有什麼夢想嗎?

她的家庭很辛苦,沒有什麼自由。我外公外婆在新竹出生,不過不是客家人。她很小的時候我外公就到台北工作,跟日本人做事,周圍都是日本人,住的地方鄰居也都是日本人。外婆在新竹出生,又不識字,也不會講日文,所以到台北的生活非常孤立。這樣的生活環境和家庭經驗,也影響到媽媽的性格,就是認命,知道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要求。不過她在中學四年應該是很開心的。

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媽媽能夠受這麼好的教育,應該也算幸運吧。

我想日本人推行教育普及還不錯,我媽媽也是因為她的小學日本老師的幫忙才上了北一女。媽媽喜歡古典音樂,我覺得她的音樂的素養是在中學四年奠定的。她會帶我去買唱片,一起欣賞古典音樂,西洋音樂,我也因此受惠不少,的確是幸運。

這張照片媽媽穿著很漂亮的旗袍,是去參加宴會嗎?

那是2016年在灣區長輩會照的。爸爸1979去世,媽媽1981來美國,那時候不到60歲,一直住在灣區。她在北加參加僑委會的活動,長輩會同鄉會等等,認識很多台灣人。他們一塊去旅行,唱歌跳舞,挺開心的。

簡單總結一下媽媽的年輕歲月。

媽媽聰明又能幹,如果在生在不同的家庭,或是我們的時代,一定是非常有成就。

     參加排球校隊                                            參加壘球校隊                                中學四年級
18歲時身穿和服正式照片              畢業後在銀行工作,很開心           2016 年參加灣區長輩會



受訪者簡介

彭何水治學姐一共育有六名子女,兩男四女,彭瑞玲是年紀最小的女兒。出生於台北,於1981年來美國唸書,工作,之後就一直留在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