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中學時,應是愛笑愛玩的。那時候她特別調皮,技倆是先把書包扔下樓,才若無其事地走樓梯,溜出校門去看電影,有一天,書包不巧落在訓導主任面前……”

全文下載 ( 媽媽和我與妹妹的綠衣世代 (448 downloads ) )
如無法下載pdf檔,請電郵webadmin@tfghaa-nc.org,我們會寄上全文。


 

媽媽算是北一女的學姐,大我們二十六屆。她那些同學都是個性鮮明的人物。她最要好的碧玉阿姨,嫁給台大法律系同學,夫妻在南部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們小時候去度暑假的他家四合院,是總統有時招待外賓的所在。在那裡我十六歲時讀了冰島漁夫,翻遍世界各地美術館的圖書,也第一次品福建的鐵觀音。另個范阿姨,父親是香港企業家,小時在上海住過,她唸過日本最好的上野音樂院,所以日文、上海話、廣東話都很溜。她遠嫁菲律賓,曾穿著菲律賓晚禮服,為馬可仕總統夫人獻唱。

最雍容華貴的是梁阿姨,從小我們都在她家辦的音樂教室參加合唱班。高中時忽然在家裡出現的平台鋼琴購於她們公司。這是媽咪給我們的教育,暑假是游泳、到海邊吹海風,彈鋼琴、還寫書法。媽咪也是如此教養長大,她至今彈起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還氣勢驚人。

媽咪中學時,應是愛笑愛玩的。那時候她特別調皮,技倆是先把書包扔下樓,才若無其事地走樓梯,溜出校門去看電影,有一天,書包不巧落在訓導主任面前……幾年前,陪她一起去搭五十重聚同學會的遊輪,跳過歲月的洪溝,看媽媽和老同學又變回十八歲時無憂的少女。

她唸的仁班有當年行政院長、考試院長的千金;我們曾到中研院拜望過的賈士蘅院士阿姨,是全國第一屆聯合招生的榜首。另一位和我們親厚的林阿姨,父親是駐法大使;西雅圖的黃阿姨,則是嚴復的外孫女。媽咪如數家珍的,都是家學淵源的學霸!更別說畫家郭雪湖的閨女,我曾到她Carmel家叨擾過的郭阿姨,曾是師大美術系的系主任。美國波斯頓有位劉欽智阿姨, 是美國圖書館界的大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記憶「全球記憶網」推手;這些獨領風騷的人才,簡直是International Who’s Who。最特別是蔣經國和蔣緯國的女兒,漂亮的雙姝聯袂來寄讀了一學期。

我剛披上綠衫時,敬學堂的日子有聲有色,大家最津津樂道的生物老師王聿峰,是鹿橋的好友。我們都在她身上補捉「未央歌」藺燕梅的影子。她給我們的作業中有採集標本。幾個星期三下午的小週末,我們結伴上陽明山採地錢、土馬琮,另個下午則滿山地找蕨類。她有次和我聊天,得知外婆有一個暖房的蘭花時,央求我帶她去看。一個星期三下午我們真的出發到北投外婆家。

我和朋友淑貞,最愛到新公園的露天舞台聽音樂會,聽羅青、瘂弦吟詩。星期六放學後,狂奔到西門町,趕十二點半的電影,懵懵懂懂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西線無戰事、 戰爭與和平等。朋友麗莎談起這些電影,儼然是權威。她那時訂滾石雜誌,排行榜上的歌能唱得字正腔圓,而我們都只會聽凌晨「平安夜」。所以後來看她在電視上立即翻譯戈巴契夫的演講時,很知道她驚人的英文能力從何而來。這就是北一女的臥虎藏龍。高一的班長葉乃裳是另一個傳奇,她在校刊上發表的文章是紀伯倫的「先知」,我到四十多歲才讀懂的書。學藝股長亦是讓我們敬畏的存在,她不只寫一手漂亮的隸書,還能作上天下地氣勢磅礡的駢文,儼然來自不同個時代。

我高中時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看似憊懶,卻因為要報考音樂系,課業是同學的兩倍。因氣喘故,出席率約莫一半。其他時間在家看文學名著、自修。每天要練兩小時琴,讀一小時樂理和作曲。老師看我功課過得去,也從不置喙。唯一趕不上的科目是數學,高三甫從基隆女中轉來我校的陳老師身板瘦弱,喜歡公佈考試分數,當他唸著26號26分!我看到他厚近視鏡片後依有淚光閃爍。當時我真想安慰他說:老師,你真的不用擔心,因我要考音樂系。反而多年後我從美國碩士班要升博士班,忽然要加考GRE。在完全沒準備下,邏輯考了全美84%。我們綠衣人就是會考試!好友彬彬自修就考過有名難考的會計師Serial 7。她的名言是:「我不靠貴人,我就是貴人!」

那個升學主義的年代,還能我行我素過著,真得要感謝老師的包容。有一天沒上學,但晚上仍和媽咪去國父紀念館聽音樂會,迎面走來很兇的英文李老師。我當下很想憑空消失,但只能硬著頭皮和她打招呼。隔天缺席,卻聽同學說她把我大大誇獎一番。 之前李老師在做文法練習,邊叫我們解題,邊檢查作業。隨機抽查時,發現我整本作業本幾近空白,問是怎麼回事?我竟然拗著說因這太容易了,她不信,挑最難的一題叫我作答。我記得當時兩腳發抖、手心沁汗地慢慢唸出很長很複雜的答案才過了關,她深深看我一眼之後走開。

想起來那時真是超人教育,要讀古今中外的數理文史之外,家事美術音樂體育,一樣也沒落下。高三仍上美術課,要出校門寫生。曾和其他學校的朋友比對過,只有我們是這樣的。但因而學了蠔油雞,會打蛋白、烘戚風蛋糕;苦苦和縫衣機掙扎過,也會作基本的女紅。綿延著「冬夜夢金陵」的歌聲,音樂課努力唱上蕭邦夜曲的最高音。

六年後玫君考上母校,又是一番光景。驚訝地發現鄉音很重的地理老師顏夜渡,竟還是她的老師。她也堂而皇之與媽媽年代的看門人老李打招呼,快樂地出校門看電影。更加入了游泳校隊,讓媽咪為她煮加菲貓愛吃的lasagna加餐,而展開一個的嶄新年代,她一路走到好萊塢,如今成了獨立製片的導演。


 

作者簡介:

陳玫琪:1979年義班
現住在歷史名勝區,賓州的Bucks County。
由許常惠教授啟蒙作曲,以歌劇「梧桐雨」入選紐約市立歌劇院美國11位作曲家之列。作品收藏於法國現代音樂中心、辛辛那提大學音樂院圖書館。
在台灣曾任輔仁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國家劇院、音樂廳企劃組組長。
blog:http://blog.udn.com/maytchi

編輯組註: 本篇文章曾經在 2018年12月份的北一女校友會會訊 [綠意]登出。
作者也以這篇文章向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Newsletter 投稿。


 


媽咪黃瓊枝的註解:這張珍貴的少女照,是大舅照的 。 在學校前面,背景有總統府,中間還有阿公上班的法院。 那時還是白衫。次年才改綠色。 綠衣衫是我們高二換的,應該是民國42年。學校集體把白襯衫拿去染。 那時舅舅笑我們是郵差,我們則叫他們老鼠,因為那時建中的制服是灰色的。
哈哈!六十幾年前的往事了。

與媽咪在大英博物館
玫琪高中照
美東30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