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一直做著種種不同的夢想,有些不切實際,有些並不難做到,有些就如同「天方夜 譚」般遙不可及。不管當時的情況和外在現實如何,至少都嘗試過,也企圖做好每一件事。這當 中有沒有一項成功我不知道,但追尋過程中,確實是我度過最快樂也令人懷念的時光。這段跨越 世紀經年累月的築夢追夢之旅, 不也就是追尋快樂的途徑嗎? 

 

 全文下載 ( 一段跨越世紀的追夢之旅 (474 downloads ) )
如無法下載pdf檔,請電郵webadmin@tfghaa-nc.org,我們會寄上全文

 

        上世紀中某年某月某日一個女娃呱呱墜地於台北某地,出生時沒有祥雲瑞兆,家中只有爸爸媽媽和長她兩歲的姊姊。這個女嬰並沒有什麼異像,也和其他娃娃一樣吃奶慢慢長大了。可是她和姊姊不太一樣,姊姊能説會道,妹妹幾乎不太開口,會哭所以並不啞。口中不説腦袋還是會轉,慢慢開始有些自己的想法,也會嘗試去做。

       小時候曾經夢想長大了上台跳芭蕾舞,享受燈光照上身的輝煌,硬讓母親從菜錢省下來買了雙芭蕾舞鞋!兒提時期是塗鴉常客,稍大想做畫家,媽媽在她之後又生了兩個弟弟,不久他們的肖像就常出現在她的畫紙上。九歲學鋼琴,老師鼓勵她成為鋼琴演奏家,從此努力習琴。中學時每學期被選為學術股長,辦壁報畫刊頭成了常課。

       初中課餘之暇, 愛上了騎自行車造訪公立圖書館,首度接觸到許多世界經典名著。作文課堂上寫過一篇「大文豪和我」短文,幻想躋身其列。然而最想追求的作家夢總是和她擦肩而過,從小到大投稿多次從未被錄用。年輕時試寫小說也嘗試畫過漫畫故事書,父母不鼓勵, 她也未堅持。大學畢業出國後在圖書館工作近二十載,終日與書為伍但不曾發願寫書撰文。

       退休後卻做了一件小時候沒想到過的事,一做十年成為這輩子頗自傲的小小成就。

       自幼大人陪同看電影的記憶最早的一幕:一家大小擠上小小的三輪車出門看電影。爸媽抱著兩個弟弟,姊姊擠在兩大人中間,她就卡在他倆足邊。那年代裡在植物園片廠邊有個露天影院,看的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名導演狄西嘉的成名作「單車失竊記」,這響亮的名頭當然是後來聽大人説的。

       新世紀的千禧年間旅居香港六、七年,比之當年的的台灣,香港影劇活動相對熱絡,國內外劇團包括影展經常在她造訪之列。逛街最愛泡在書店找書買電影影碟,下意識中已逐步築構起個人的影片收藏,偶爾也寫些影評自娛。這段旅居時日經常往來兩岸三地,國內外影片看了不少,視野拓寛電影看的更專精。

       束裝返美後立即組了一個電影社,每月放映一至二部電影,廣招友人同好參與。目標訂在觀賞經典好片、介紹優質外國影片、影展得獎片、紀錄片等主流管道不易接觸到的影片。兩三年後又增添了觀影後的討論平台,提昇影友興趣和鑑賞品味。十年下來總共觀賞了上百部影片,附近中學和大學同學中有不少是這個實體影院的忠實觀眾。

       這項耗時費資且無償的企業(活動多半在自家舉辦),持續經營十載沒間斷,主要基於她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之堅持。比起一人默默的幹,不如與衆人分享自己的愛好,觀影討論及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讓自己受惠更多。聆聽影友暢談對影片或某件事精闢的見解,不僅受到啟發和鼓舞,也交了不少談得來的朋友。自訂的十年計劃到期了,這段為時不短的電影夢亦隨即落幕。

      依舊不忘情於螢光幕前幕後種種,影社的一批鐵粉影友的討論由地面轉向雲際,利用網上平台開啟了另一段「空中電影」的網絡電影資訊及討論平台一直到今天。 

       重新提筆作畫是在離開職場以後。從小就愛畫畫,雖未正式拜師學藝,在校時也參加過寫生比賽,得過幾個奬項。半生塗抹不斷,只是從未當做一件正事來做。「人生七十才開始」,在社區中心上了幾堂水彩課之後,決心專致作畫。

       若干友人經常在電郵中談天説地,分享彼此日常生活點滴,這當中有作家、有詩人也有作畫者。在網上又闢了數個部落格,一個供她寫影評、一個規劃為讀書心得及其他小品文字,再一個則收集了自己繪畫、攝影等圖像作品和不同方面的友人分享。專攻繪畫與磨練文字成了新一輪的生活作息和定期活動。

       就這樣開啟了新的圖與文作品分享,有時一日一畫,有時數日一畫,還寫了些文字配合圖像和文友影友們筆談。積少成多,逐漸滙集成册,利用谷歌 App 上網印製成册,兩三年中出了不少畫集,加印了就順手發送給一些親朋好友。

部落格連結如下:

Grace’s Writings

       有位老朋友鼓勵她出書。他寫道:「你給每一幅畫加以或短或長的描述是畫龍點睛,給你的創作向人們開了另外一扇窗戶。這個描述可以是你的創作的心路歷程,也可以是你的感受的吉光片羽。這是我收到你的四季圖(加上隨圖的描述)後的想法。」

 

                  這四畫「四季圖」是不同時地、不同心境之產品。 

春景代表快樂時光。今春大學畢業五十年的旅遊,雖僅止於台灣島內花東兩地,比起其他許多國內名勝景點更讓我心儀。花東縱谷景色明媚,難得的是尚未遭人為污染。除了較知名的太魯閣之外,遊客不多,也少見大陸景區成排列隊的攤販商家。

春天的池上居民 (臺灣台東)


夏日之圖為年中 Livermore 訪親途中所見的黃金山頭,離我們所在的南灣不會超出三十里之距,地貌天侯卻判若兩地。

夏日加州景色 (Livermore, CA)



秋景為去年秋冬之交,由洛杉磯返北加途經 San Joaquin Valley  五號公路沿線景色之一。當時在車上來不及拍照,眼角瞥見四株長得齊整相仿的小樹挺立無邊的平野。方從婆母告別式返家,作此圖象徵先生家中四兄弟,各具本色挺立寒野。

秋木蕭森 (San Joaquin Valley, CA)

冬日的加州畫不出雪來。網上看到一張中國某地之冬景,彩照中少了點冬日的氣息。用單色水彩,仿水墨畫的雪景,恣意留白呈現雪色,成品附於秋景之後。

雪霽村舍 (中國)

作畫者和作書者同樣無需詮釋自己的作品,然古來文人騷客每有跋記序文為誌,也可算作自己心路歷程的記録。


 

    上面講的這個女孩/女生/女士就是我。一生中有幸過得頗為順遂,心中想望經常有機會去做,就算做得不好,起碼學到了經驗,獲得些許滿足。

      不自覺的走向這條路,是先有畫呢,或先有想法再配上圖畫,像插畫家一樣?目前仍是先圖後文,而且多半為極短文字,長篇非我長項。非常珍惜朋友們經常網上給我合宜的意見,這書畫旅程,我會堅持走下去。

       許多小孩先會拿筆塗鴉,然後才學説話。個性內向小時不愛說話,不懂與人溝通,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即為繪畫。因為畫而培養出對細節的注意及審美直覺,因為內向想的比說的多,這些習性及思維積累轉化成為日後往文學和藝術方面發展的動力。

       從小到大一直做著種種不同的夢想,有些不切實際,有些並不難做到,有些就如同「天方夜譚」般遙不可及。不管當時的情況和外在現實如何,至少都嘗試過,也企圖做好每一件事。這當中有沒有一項成功我不知道,但追尋過程中,確實是我過最快樂也令人懷念的時光。這段跨越世紀經年累月的築夢追夢之旅,不也就是追尋快樂的途徑嗎?

       凡走過必留痕跡,人生追求到底什麼最重要,各人機緣福分都不一樣。在成長過程中追求的夢想不論巨細,但凡盡了心力,肯定對日後造成影響。失敗或成功都是一時的,自我肯定重新出發,對我來說也是夢想波折得來的寶貴經驗。

 

 


《作者簡介》

姓名: 林豐蓉(英文: Grace Liu)

畢業班及年度:高三儉班 (1965)

初高中北一女在學六年,大學台大外文系,後在美國馬里蘭大學轉攻圖書館與資訊。畢業後隨夫婿從東岸西遷至加州,定居聖荷西。育有二女一子,曾在數個圖書館工作,與書為伍二十載。

自小就愛看書,職業生涯泰半在書堆中打滾。退休前參加了南灣的一個讀書會,如今將邁進第二十四個年頭。除了閲讀之外興趣不少,曾練書法、在兩個合唱團待過,閑時彈琴自娛迄今。此外兼習茶、繪畫和經營一個電影社達十年之久。

千禧年間旅居香港七年,近年往返臺灣頻仍照顧年邁母親。在美國時看著繞膝三外孫長大,偶爾將他們可愛的容顏入畫,是最享受的時光。